安徽教师考编:《教综》训练试题[1.13]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6-01-13 11:15:34[ 字体:   ]

安徽教师考编:《教综》训练试题[1.13]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6年安徽教师考编《教育理论综合》每日一练【1.13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这体现了(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

2、某小学学生小洋,在课外活动结束后从操场回宿舍途中与同学边说边走,上楼时凉鞋前端在楼梯上绊了一下,摔倒在地,头破血流。学校一边将小洋送往医院,一边通知家长。在此事故中,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

A.学校           B.家长       C.小洋       D.聊天同学

3、教师要求小学生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注意了小学生思维(  )。

A.广泛性的培养    B.批判性的培养    C.深刻性的培养    D.灵活性的培养 

4、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扰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这句话涉及的教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学生原则    D.疏导原则

5、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集合体,下列属于其基本成分的是( )

A.认知       B.义气       C.情义        D.行动

 

 

二、多项选择题

6、根据知觉的认知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知觉过程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B.知觉是从环境中直接提取信息的过程

C.知觉是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D.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 

7、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教育部门规定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三、 辨析题

8、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9、教师的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四、简答题

10、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A

2、参考答案:A。依据《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学校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本题中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学校负主要责任。

3、参考答案:C。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把握问题的本质。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体现了这点。

4、参考答案:C。这句话意思是:大体上儿童的性情,都喜欢游戏而不喜欢拘束检点,如同草木刚开始萌芽,舒朗畅适就枝条发达,毁坏阻挠就衰败萎缩。现在教育儿童,一定要使他们向精神振作的方向发展,如此内心喜悦,他的进步自然不能停止。这体现了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原则。

5、参考答案:A。际关系的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二、多项选择题

6、参考答案:A,B,C。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排除D选项,知觉没有间接性质。

7、参考答案:A,C,D。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为四类: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三、 辨析题

8、参考答案:错。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方法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9、参考答案:错。教师的素养包括: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身心素养。

 

四、简答题

10、参考解析: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让学生进行练习,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训练学生的思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上思维训练课,另一种是在学科教学中穿插思维训练的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