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考教综之学习模块解读及分析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8-05-26 15:46:35[ 字体:   ]

安徽教师招考教综之学习模块解读及分析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8安徽教师招考教综之学习模块解读及分析

【导读】易晋教育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为你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练习资料,请考生持续关注本站。欢迎加入2018安徽教师招考笔试QQ群:641866310,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官方微信bangjiaoshi获取教师统考四年真题及2018年备考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统考的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材料分析题是必考的一类题型,共三题,每题15分,合计45分,占比超过总分值的三分之一。相对于选择题和简答题而言,材料分析题更加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仅凭对知识单纯的识记是难以解答该题型的,这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其难度可见一斑。小编在对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材料分析题中常考的知识模块及命题特点,并将材料分析题归纳划分为多种维度,进行系统的专项突破,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加深对这一题型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顺利通过考试。本篇文章主要分析的是学习类的材料分析题。

一、考试大纲

教育综合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考核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和新课程改革。其中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学习心理,是考试材料分析题的一个常考的模块。大纲要求入下表:

知识模块

知识点

考试频率

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较低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分类、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

很高

学习迁移

迁移的概念、迁移的种类、迁移与教学

很高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心智技能的概念、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心智技能的培养

较低

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及其培养(小学考中学不考)

中等

二、知识点梳理

1.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

(4)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1)成就动机理论: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2)成败归因理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4.习得性无助: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消极定势和低自我效能感。

5.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6.尝试——错误说的教育意义

一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二是在识记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

三是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四是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7.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

第一,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第二,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第三,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第四,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8.建构主义的教学含义

第一,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第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第三,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9.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第一,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第二,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第三,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第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五,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①过高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过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

②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动机水平要高。

③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12.小学生的兴趣培养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及时反馈;

(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三、命题规律

【真题一】

四年级学生小刚,特别喜欢养小动物,妈妈也很支持他,给他买过蚕宝宝,小仓鼠,小乌龟等。但小刚时常会带小动物去学校,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班主任李老师了解后,并没有批评他,而且组织同学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小刚和其他小组成员开展了活动,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照料,小刚不仅学习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还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还改掉了拖沓,懒惰的坏毛病,养成了勤奋,自律,认真的好习惯,学习的主动性也有了提高,对各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同学经常在一起合作探究,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后来,小刚写的作文《我的好朋友——小仓鼠》,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

(1)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小刚学习行为改变的原因。

(2)教师应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巧解析】

这类命题较为常见,一般会呈现一段教学案例的材料,在材料后面会设置两,个小问。一般情况第一小问都是针对案例中具体情况分析原因,第二小问是要求谈具体措施。考生在回答第一问时,一般都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答题,外因又可以分为同学、老师和家庭几个方面。答第二小问时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第一种情况是如果有对应的简答题的点,那就可以直接拿来答,但要注意联系案例;第二种情况是可以根据第一小问分析的原因来谈措施,一条原因对应着一条措施,有多少原因提多少条措施。

【答案要点】

(1)内在原因:小刚自己善于观察生活,喜爱小动物;小刚自身主动的改掉坏毛病,乐于探究。

外在原因:家长对小刚养小动物的支持;老师引导小刚的兴趣发展;同学与小刚的合作探究;社会对小刚的肯定,强化小刚的行为。

(2)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及时反馈;

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真题二】

某省级示范中学初三学生吴某,从小就是老师们喜欢的听话的乖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初一到初二两年中多次考试成绩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进入初三时,班主任老师找吴某谈话,告诉他老师们都一致看好他,认为他有冲击中考状元的实力,希望他继续努力,不要辜负老师们对他的期望,为学校争光。吴某听后也暗下决心,要去搏一搏。随后的日子里,吴某每天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一段时间后,吴某出现了食欲减退、失眠等反应,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了。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任务难度、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水平的关系。

(2)运用学习动机相关原理,分析班主任老师的做法存在的问题。

(3)你认为激励吴某学习的正确做法有哪些?

【技巧解析】

这类题目表面看起来是三个小问,实质上是在从不同角度考查同一个知识点。考生遇到这一类型的题目不要慌张,要学会结合案例把同一个知识点从不同方面去阐述。比如上述案例第一问只要答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即可,第二小问和第三小问即是定律的应用,只不过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谈的。

【答案要点】

(1)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呈现倒U型。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2)班主任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吴某成绩下降。动机强度与效率之间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效率最高。在较复杂或困难的任务中,保持较低水平的动机反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班主任老师向吴某表达对他的期望,以此激励吴某,加上吴某自身也暗下决心,在较强的学习动机推动下,吴某的成绩反而下降。

(3)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按时休息,适当参加课外活动,缓解紧张情绪,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树立信心,要给予学生宽松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负担。

【真题三】

宝拉在小学一年级时被评定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在我往后的四年里她被安排在特殊的教育班级里,很少尝试到课业方面的成就,自尊心受挫,不喜欢学校,五年级时宁可躲到床下也不愿意上学,六年级时试图自杀。她的父母决定让她回到正常的班级学 习,并选择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这位女教师通过对她的观察,发现宝拉动作技能发展突出,基于此,教师为宝拉制定了通过动作学习的方案,首先建议她用身体动作来临摹26个字母。要临摹某些字母是富有挑战性的,如m、b、w等字母,但这至少已经引起她的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天上课前,宝拉急着到教室去告诉老师,并将她编排的26个字母的舞蹈表现出来。老师为她的表现感到欣喜,并进一步激发她是否能表演出自己的名字。舞蹈唤起了宝拉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改变了她对学习的厌倦,到六年级结束时,宝拉读、写成绩达到了年级水平,七年级时,她的所有课程都达到正常水平。(资料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和迁移理论,对上述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

【技巧解析】

这类题属于开门见山型的,从题后的问题即可以直接链接到对应的知识点。考生直接将知识点提取出来,结合案例进行答题即可。比如本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智力理论部分的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和学习迁移部分的为迁移而教的策略。

【答案要点】

材料中的女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正确的,符合多元智力理论及迁移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加德纳提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应该看到学生的多方面智能。材料中的女教师并没有放弃这个学习障碍的学生,而是观察到该学生动作技能突出,因而老师根据其特点,改变教学形式,为其制定动作学习方案,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其学习水平达到正常水平。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要求。

迁移理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有十分巨大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拥有“为迁移而教”的观念,不断摸索和使用各种方法,以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与迁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其学生自身特点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并形成广泛的迁移能力。材料中的女教师根据学生具有动作技能的特点,改变其原有的学习方式,让其用身体动作临摹字母,让学生将自己的突出技能迁移到学习上,体现了教师为“迁移而教”的观念。

【真题四】

小学生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较差,多方面努力都没有什么起色。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不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之后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是班级最后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小亮谈话了解到,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体验后,小亮发现学习努力的程度与数学考试成绩之间没有关系,对提高数学成绩自己完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他不再愿意下功夫学数学。

(1)你认为小亮在学习上是否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是小亮的班主任,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动机?

【技巧解析】

此类题目难度较大,不是简单考察某一方的知识点,是将学习动机的三个认知理论结合在一起考察。同时两个小问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明显,需要考生仔细思考才能发现。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实践应用价值较大,考生需要在平时多多联系。

【答案要点】

(1)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通过案例,我们基本上可以诊断出,小亮在学习上已经出现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现象。理由如下:

第一,小亮对于学习有着低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因而倾向于制定较低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想的更多的是活动的失败。案例中,小亮经历过过去的多次失败,这样的失败体验使得其对提高数学成绩感到无能无力、无可奈何,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第二,小亮对于学习结果已经形成了消极定势。“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小亮多次考试失败进一步让他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

(2)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班主任应该跟任课老师商量可以根据小亮的现有水平设置有针对性的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测验等,这样有利于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要让小亮保持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效果最佳。另外,任务难的时候,尽量放松一些;任务简单时候,尽量紧张一些。

第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当小亮能够认真听讲或者遵守课堂秩序或者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有进步的时候,班主任以及老师要给予其鼓励与表扬,强化他的好的行为。

第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班主任应该指导小亮认识到努力程度与学校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改变他的不合理认知,比如他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是学数学的料),这是不对的,要让他认识到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

【真题五】

王老师:

您好!

我是您的学生XXX,给您写这封信,是想和您说说心里话。

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中等,可进入高一以后课程难度加大,我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差,上学期期末考试,好几门课都不及格。我英语单词背了很多,总也记不住。数学题做了很多,可是做了就错。我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上课时候怕老师的提问,不敢看老师眼睛。每次老师提问都非常紧张,上次您在课堂上提问我,我知道问题不难,可是还是答错了。越错越没信心,结果一堂课什么也听不进去,不知道您在讲什么,我有好多问题有时也想去问同学,可是我却缺乏请教的勇气。

下个月又要期末考试了,我肯定又考不好,成绩排名又会是倒数。在家里父母对我期望很高,希望我能考上名牌大学。 我也想啊,可我的成绩越来越差,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父母见到我也唉声叹气,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很难过。我觉得我已经不可能考上大学了,我太笨了,我不是学习的料,我真的很苦恼!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您的学生,XXX

结合材料,运用心理学相关原理,分析学生困扰产生的原因,并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化解困扰。

【技巧解析】

此类题目属于雪野茫茫型的材料分析题,读完问题后,暂时不能直接链接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是说了心理学相关原理。需要考生在众多的心理学理论中进行筛选。比如本题就可以从自我效能感、归因、成就动机和性格特征等几个方面答题。

【答案要点】

1.材料中的学生由于一次次失败的学习体验,使其对学习失去信心,降低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产生了焦虑反应,并做出了错误的归因。该学生产生困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多次的考试失败经验;

(2)消极的暗示,父母对其唉声叹气。消极的反馈也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自身的能力,错误的归因导致产生无助感及消极情绪;

(4)自身的性格特征,容易焦虑,较为胆怯,较为被动。

2.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帮助学生化解困扰:

(1)教学根据学生情况,降低难度,创造机会使其体验成功,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2)树立榜样,使其看到同伴的成功,从而获得成功的替代经验;

(3)积极的说服,改变其错误的认识,帮助其树立信心;

(4)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找出学习低效的原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5)联系家长,共同协作,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

(6)相信学生,多鼓励和肯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互助共进的班风

(7)针对学生的焦虑反应进行辅导,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或肌肉放松等方式缓解其紧张的情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