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练习题[3.13]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7-03-13 16:27:00[ 字体:   ]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练习题[3.13]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导语】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走上理想的教师岗位,易晋教育整理了大量试题资料供大家学习备考。

高分备考QQ群:251776608下载全套备考资料。

关注官方微信:zkdedu 获取最新考编资讯


 

一、单选题

1.决定教育规模和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

2.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    )。 

A.罗杰斯      B.布鲁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年级        B.班级   

C.教研组      D.共青团组织

4.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5.《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    )。 

A.辞退          B.开除    

C.劝退          D.解聘

二、多选题

6.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主要观点包括(    )。 

A.最近发展区      

B.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C.环境决定论      

D.学习的关键期

7.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表现为(    )。 

A.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B.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C.以社会为本质             

D.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教学基础

8.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A.灵活性    B.自愿性    

C.选择性    D.自主性

三、材料分析

9.小张同学期中考试的语文成绩为54分。按学校要求,试卷必须经家长签阅后送交班主任。小张因成绩不及格,不敢给家长签阅,而自己拿起笔来,在试卷上签上爸爸的姓名,然后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发现后,在班上公开点名批评,指责他欺骗老师和家长,并罚他重做试题两遍。

(1)班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张的班主任,你该如何教育他? 

10.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易晋教育解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的结构。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一方面被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所制约,统治阶级只有在对他们有利的情况下才会去办教育。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作用。

2.C【易晋教育解析】斯金纳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对美国和世界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赢得了“程序教学之父”的美誉。所以本题选C。

3.B【易晋教育解析】班级是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4.A【易晋教育解析】略。

5.D【易晋教育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选D。

6.AB【易晋教育解析】学习的关键期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这一概念的。

7.ABD【易晋教育解析】略。

8.ABCD【易晋教育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①活动上的自主性;②组织上的自愿性、选择性;③内容上的广泛性;④形式上的多样性、灵活性。

9.【参考答案】(1)班主任的做法是错误的。首先,班主任在班上公开点名批评,指责他欺骗老师和家长,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班主任罚他重做两遍试题,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做到循循善诱。

(2)如果我是小张的班主任,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①当发现签名是小张自己签的时,及时找小张了解原因,问清楚情况。如果是怕家长训斥,可以亲自联系小张的家长,分析小张语文成绩不及格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帮助其提高成绩的建议,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良好配合。

②同时,告诉小张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其认识人手,调动其主动性,使他积极向上。此外,对小张提出一些正确应对类似问题的建议,表达自己对他的尊重与信任,同时提出严格要求。

10.【参考答案】案例中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呈现了两种效果不同的教学情境,这其中体现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案例中这位教师第一堂课中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使课堂出现了“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即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案例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由于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作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老师的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案例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作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是打兵乓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来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成功地与课文原意对比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案例中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之后,把第一次上课当中效果不好的环节进行了修正,第二次上课在相同的环节处理上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积极有效的,我们都应该经常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我们的教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