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徽教师考编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变化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2-20 12:09:29[ 字体:   ]

浅谈安徽教师考编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变化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变化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

一、教学观念的变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若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就从不同的角度多讲,这样的教学既辛苦了老师,又使学生厌学效果不佳。例如在教“圆柱的体积公式”时过去的教师只注重公式的教学,认为学生只要记住公式,就可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时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背熟运用就算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是很肤浅的,只注重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改变这样的教学观念,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公式的导出,使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又如教学《比的意义》时,首先同桌合作总结。 谈话引导: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到底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呢?两个数的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先自己想一想,在和同桌说说。 其次,班内交流总结。 谈话引导小结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再而举例说明:96÷72能写成96:72吗?为什么?(强调:两个数相除)。所以教师只能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应用新课标理念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的变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经历者、成功者、评价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所设计的创设情境:出示中国国旗(变形)的图案,问:同学有什么疑问吗? 谈话导入新课(标准的中国国旗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有一定的比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的关系)。

2、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客堂中所设计的问题:⑴思考:什么是比?你能结合书中的例子谈谈你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吗?⑵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观察上面这些例子,你能试着概括什么叫比吗?……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师下发表格,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学生汇报填写下表: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讨论:①为什么是“相当于”而不是是或等于呢?②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呢?③能否用字母表示出它们三者关系呢?a÷b=  = a:b(b≠0)

三、师生关系的变化——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让学生乐于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四、作业的变化——倡导练习的“百家争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开放性的练习,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在《比的意义》教学作业设计;一是基本训练,【1.填空、2.判断 ①小明今年13岁,爸爸37岁,爸爸的年龄和小明年龄比是13:37(    )②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    )】、3.(小测试,3—4分钟)】;二是拓展创新,【如;1.看书p43—44,结合板书,你还有什么疑问吗?2.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女足以2:0战胜阿根廷女足。在这里比的后项是0,你知道为什么?】……有鉴于此它的设计:一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二要能具有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 验。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变化和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调动学生,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去思、去做、去想,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