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1)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8-09-20 15:38:38[ 字体:   ]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核心考点速记(1)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8安徽教师招聘统考相关资讯(点击蓝色文字,即可获取资讯)

2018年度招聘汇总

教师考编课程优惠活动

教综免费备考资料下载

专业课免费备考资料下载

小助手微信(15609680270)

2019教招笔试课程

面试公告汇总

教资QQ群:514588352

微信公众号zkdedu

微博

招教QQ群 :641866310

幼教QQ群 :4508061617

【考点1】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考点2】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3】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

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管理者角色。④示范者角色。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⑥研究者角色。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考点4】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考点5】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

(1)教学上——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的关系。

【考点6】课程的含义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以及进程的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考点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考点8】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亦称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结构(五部分组成):(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5)附录。

【考点9】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考点10】教学过程的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考点11】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缺点: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考点12】德育的概念

广泛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考点13】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考点14】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考点15】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

①报告和讲座;②各种集会;③各种比赛;④参观、访问、调查、旅行;⑤社会公益活动。

(2)小组活动。

①学科小组;②技术小组;③艺术小组;④体育小组。

(3)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地进行。

【考点16】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言语和概念发展速度惊人,思维集中化和不可逆,只注重状态。

3.具体运算状态(7~11岁)标志:出现“守恒”的概念,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

皮亚杰提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