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六章】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8-01-08 15:15:04[ 字体:   ]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六章】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六章】

【导读】易晋教育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为你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练习资料,请考生持续关注本站。欢迎加入2018安徽教师招考笔试:641866310,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官方微信bangjiaoshi获取教师统考四年真题及2018年备考资料。


第六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含义:广义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课程指学校开展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内涵:(1)课程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课程规定了各门学科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1)按设计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2)按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3)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4)按课程的制定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

4、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

(一)萌芽:(1)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

(2)西方是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含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

(二)产生与发展:

(1)美国学者博比特 “活动分析法”;

(2)拉尓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编制课程四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现代课程理论:学科中心、学生中心、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第二节 课程设计

1、课程计划的含义、意义?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含义: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习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意义: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构成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以教育目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2)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

(3)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4)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

3、课程计划对中学教师的指导意义与要求有哪些?

(1)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中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

(2)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4)综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4、什么是课程标准?

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5、课程标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6、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

(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

(2)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

(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

7、什么是教材?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8、什么是教科书?其作用有哪些?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教科书是统筹教学与各种活动的根据。  

9、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

(1)整体把握教科书;

(2)重点设计教科书;

(3)充分利用教科书;

(4)及时引进新知识;

(5)适当补充乡土材料 ;

(6)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10、什么是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和狭义的课程资源的区别是什么?

课程资源含义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狭义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

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

区别:前者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来源;后者是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等,因而这类要素也叫条件性课程资源。

11、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和方法?

(1)进行社会调查;

(2)审查学生活动;

(3)开发实施条件;

(4)研究学生情况;

(5)鉴别校外资源;

(6)建立资源数据库。

12、怎样理解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且他本身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信息、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奇异多彩的想法,这些应该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动态的,新的思想、新的问题、新的态度都是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同时也是影响师生互动的条件。因此,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课程资源。

第三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1、什么是课程实施?影响课程实施因素有哪些?

含义: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影响影响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教师的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试述我国中学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点,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

(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3、什么是课程评价?怎样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

含义: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内涵:(1)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4)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4、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1)目标评价模式、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4)CSE评价模式。

第四节 我国当前中学课程改革

1、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加德纳为代表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能多元化9种:(1)言语或语言;(2)逻辑或数理;(3)视觉或空间关系;(4)音乐或节奏;(5)身体或运动;(6)人际交往;(7)自我反省;(8)自然观察者;(9)存在。

2、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过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遵循代性、基础性、选择原则;

(2)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

(4)建立样本教学研究制度;

(5)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

(6)赋予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4、试述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要求?

(1)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5、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包含哪几部分?

定义: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的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内容:指定性内容与非制定性内容。指定性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四大领域。

6、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己的微信号.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