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考编:《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四章】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8-01-08 15:09:24[ 字体:   ]

安徽教师考编:《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四章】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8安徽教师考编:《教育学》章节重点【第四章】

【导读】易晋教育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为你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练习资料,请考生持续关注本站。欢迎加入2018安徽教师招考笔试:641866310,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官方微信bangjiaoshi获取教师统考四年真题及2018年备考资料。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1、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总的方向。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针主要从政策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层面表达教育的理想。)。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3、关于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1)个体本位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康德观点:个人德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

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

(3)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4)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

(5)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第二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构成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试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一)五育的相对独立性,各自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德育含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含义: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体育含义: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的教育;

美育含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含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能力。

(二)五育之间的联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德育:全面发展中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它为人的发展提供方向;

智育:全面发展教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它为人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

体育: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趋美的过程中达到身心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它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什么是素质教育?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定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2、试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地位:(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3、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1)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二)建立素质教育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1)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2)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

(3)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4、素质教育应避免哪些误区?

(一)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就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三)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息和毅力。

(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种对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这种观点忽视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五)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理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六)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并没有错,要说错的话,那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是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七)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是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的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自己的微信号.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