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教育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8-11 14:23:20[ 字体:   ]

第四章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教育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一、单项选择题

1.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5.(2013年真题)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衡量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2013年真题)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要素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9.(   )不属于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10.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由此判断,他进入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阶段。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1.方明做事时能遵守规则,但同时有同情心、怜悯心,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2.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B.遵守法规定向阶段

C.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D.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道德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公正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下列不属于我国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

A.爱国主义教育

B.理想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生命教育

1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德育实施过程中(   )。

A.应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17.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9.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只一味批评学生,认为其无药可救,这违背了(   )的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疏导原则

20.(2012年真题)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2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A.疏导

B.导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3.某学生是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但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在班会上请他向全班同学讲解田径比赛的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以此为例,讨论如何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这促进该生思想发生了转变。这种做法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少先队活动

D.班主任工作

25.小学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

A.榜样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教育法

26.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D.锻炼法

27.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28.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29.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属于(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教育法

30.(2014年真题)三(1)班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31.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下列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2.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理教育法

33.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34.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5.美育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内容与手段是(   )。

A.形式教育

B.理想教育

C.艺术教育

D.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

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2.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5.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6.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7(2012年真题)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8.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9.小学美育实施的途径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记者对某市某县4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打扫校园的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有高于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

调查发现,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数。调查还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惊人。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饭店去大办酒席。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时接任一个新班没几天,阎老师无意中发现不少男生头发很长。过去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是当面指出,但效果往往不佳。现在,阎老师琢磨用什么办法劝告他们,帮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终于,阎老师想出了一种合适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天中午,阎老师特意去了理发店,把自己不长的头发又精心地理了一次。下午上课前,阎老师不露声色地来到班里,召集全班同学开了个5分钟交流会。阎老师首先问:“看谁最先发现班中有哪些新变化?包括我和你们。”当学生发现并说出老师理发了,阎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我很想知道老师理发之后,你们的感觉怎样?这样好吗?”于是阎老师听到了一片赞扬声。最后,阎老师说:“有位名家说得好:‘真心诚意地赞美别人一句,就能让人多活20分钟!’因此,我感谢同学们今天对我真心诚意地夸奖!5分钟交流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阎老师没点一个留长发的男生姓名。第二天阎老师再去上课时,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长发变短了,有的还剪成了小平头。

问题: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了哪些德育方法?试分析这种教育方式和技巧的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

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位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

问题: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反了什么德育原则?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王平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王平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王平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王平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其中,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2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3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4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5C【解析】在心理学上,品德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6C【解析】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意志。

7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评定一个人的品德,主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8C【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9A【解析】同伴群体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智力因素、受教育程度等。

10C【解析】可逆性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成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11D【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发展处于公正阶段的儿童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

12A【解析】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往往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13D【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两个阶段。

14D【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5D【解析】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属于中学德育范畴。

16D【解析】在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17D【解析】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18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9D【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中一味批评学生的做法有违正面施教的理念,没有做到循循善诱、积极疏导。

20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疏导原则的内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1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2A【解析】通过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是德育的疏导原则。

23A【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本题中,该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讲解规则重要性和群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符合疏导的做法。

24A【解析】小学德育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5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其中,小学德育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26B【解析】榜样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27B【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读书指导等;二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28B【解析】从“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看出是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29C【解析】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30D【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通过评比活动,选出助人为乐的学生并张贴属于品德评价法。

31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这体现了教师在德育中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32B【解析】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33A【解析】美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先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34C【解析】美育具有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等任务。其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

35C【解析】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内容与手段,是美育的主体部分。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

(1)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4)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

2.【参考答案】

(1)外在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

(2)内在因素: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参考答案】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4.【参考答案】

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阶段l: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5.【参考答案】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6.【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7.【参考答案】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8.【参考答案】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9.【参考答案】

(1)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具体来说,包括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语文课、自然课、手工课和劳动课。

(2)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美育。

(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

(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小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小学生以个人为中心;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2)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小学德育工作

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大力开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高尚品德和文明素养的未来社会人。

(3)必须为小学生的个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整顿社会文化市场、积极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使道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格局,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4)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主义义务感和责任感,把集体主义教育与个人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认识到,只有集体主义行为才能具有崇高的生活目的,才能使生活充满活力,才能使情操高尚,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热爱劳动教育,增强建设国家、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抓好行为规范的教育,努力将小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总之,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正面教育,立足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开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

2.【参考答案】

(1)案例中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的德育方法有:榜样示范

法、陶冶教育法。

(2)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技巧的意义。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在上述案例中,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意义:

①榜样示范法。它是指教师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阎老师在看到班上有不少男同学留长发时,没有严加指责,而是去把自己的头发整理了一番,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典范。这更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效果,比直接指出要好得多。

②陶冶教育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案例中,阎老师首先自己理发,以自己的品德为情景对学生进行陶冶,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

3.【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他违反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

(2)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两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为学生进步和发展提供方向。这位老师只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却没有尊重、信任该学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了信心,才出现了厌学情绪。

(3)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遵循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基本要求如下:

①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必须坚持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参考答案】

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鼓励了学生努力学习,挽救了一个后进生。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德育原则:

(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在处理这件事时,能够讲明道理、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正是坚持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陈老师运用了这一原则,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信赖,还提出了合理正确的要求。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陈老师能从学生的愿望入手,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符合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4)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顺利地发展。陈老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